上医要闻

点赞!复旦上医孙兴怀教授荣获上海市“四有”好教师(教书育人楷模)提名

作者:摄影:来源:上海医学院人事与人才办公室发布时间:2023-09-10

孙兴怀,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眼科学与视觉科学系主任, 从事青光眼和视神经疾病以及低视力诊治康复的教学、临床和研究三十余载,他始终坚守在教书育人第一线,担任全国统编教材《眼科学》(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研究生教材《眼科学》,以及双语教材Ophthalmology等编委、副主编、主编,出版相关教材书籍17本。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科普类)、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等国家奖3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2项,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他曾获宝钢优秀教师奖、上海市青年医师优秀导师、上海医学发展杰出贡献奖、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面对这些荣誉,他总说:“荣誉是一时的,但是做老师和医生,是一辈子的”。


以身作则、桃李芬芳


孙兴怀是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第一位留院工作的医学博士,师从我国著名眼科专家郭秉宽教授和嵇训传教授。郭教授和嵇教授正直的品格、儒雅的气质、渊博的知识、谦逊的作风深深感染和熏陶了他。正是在这种耳濡目染之下,孙兴怀以身作则,对自己的学生也如此严格要求,时常告诫自己学生的一句话就是:板凳坐得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孙兴怀总是反复强调,学术上来不得半点虚假或浮躁,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才能体会医学的真正含义,才可能触摸科学的真谛。他始终认为,研究生的医学教育进步不但要体现在“量”上,更重要的是要保证“质”的水平。因此他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之余,坚持在研究生临床诊疗技能,疑难疾病鉴别诊断、科研方向构思、实验计划实施、论文撰写等诸多环节层层把关,让严谨的工作作风带入到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中。

孙兴怀对学生的培养和教导是“全周期、全方位”的,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要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他希望看到学生在医学道路上“成功”,更期盼学生在漫长人生道路上“成长”。孙兴怀希冀学生不仅成为一个优秀的眼科医生,更期待他们成长为一个胸怀坦荡,肩负使命感,对祖国和人民有所贡献的公民。工作之余,他时常与学生促膝长谈人生经验和行医心得,为学生解决学业和人生道路上的困惑,指导学生如何充分利用时间完善自己、发展自己,将来成为一名出色的眼科医生,服务患者解除病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多名学生在他的长期教导下成长为行业翘楚和骨干,包括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上海领军人才1人、上海市科委“青年科技启明星”4人、上海市普通高校优秀毕业生5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余人次、两支留学团队入选了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

他的多名学生已成为专业学术机构中华眼科学会全国青光眼学组和角膜与眼表疾病学组的副组长,上海市眼科学会青年学组的负责人,青光眼、眼表疾病等学组组长副组长等,并与国际同行一起共同发起成立了国际眼循环学会(IOCS)以及亚洲青光眼学院(AGA),彰显了在眼科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孙兴怀教授的言传身教使他们终生受益,并通过他们再传递给眼科后浪和未来之星。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上海北站医院眼科主任肖明说,刚去拜访孙老师的时候,还不知该从哪儿着手研究,孙老师让自己从阅读文献撰写综述开始。至今,肖明都还保留着当年孙兴怀手写的修改文章底稿,一字一句包括标点符号都修改得工整清楚,勘称范文。2000年,肖明担任北站医院担任眼科主任。孙兴怀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很多门诊患者眼压看似正常但视野却在不断恶化,提出该类患者的全天候眼压波动状况情况不明,问肖明是否愿意开展这一非常辛苦但又很有意义的24小时眼压监测工作,肖明欣然接下了这项工作。在孙兴怀的指导下,率先在上海市开展24小时眼压监测和临床评估,通过对患者24小时眼压监测的大样本研究,首次揭示我国青光眼患者眼压的24小时波动规律,发现该类青光眼患者群体中75%的眼压高峰是出现于易被忽略的下半夜且合并较大的眼压波动。根据患者眼压波动规律和降眼压药物药动、药代特点,提出个体化用药时间和次数的治疗新策略,这一成果已写入《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4年)》。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眼科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季敏回忆说,当年学生都是争先恐后地报名跟孙老师上门诊,因为不仅可以看到书本上写的罕见病例,最重要的是学习孙老师的诊断思路,他会分析每个疑难病例的鉴别诊断思路,不仅给学生“鱼”,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渔”。“孙老师不仅给我临床工作上的指导,在我毕业面临事业抉择时,也给了巨大的帮助和细心指导。”季敏说,孙兴怀告诉她,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只要保持努力工作和积极向上的态度,都会有美好的未来。

博士毕业后,季敏选择了回老家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眼科,从头开始,按照孙兴怀的教诲,临床、教学和科研都不放松,获得了两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临床方面也是短时间内就掌握了各类青光眼、白内障以及玻璃体手术。


独行者速,众行者远

让更多眼科医生快速成长


孙兴怀立志学眼科还与他父亲有关: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突发视力显著下降,没有条件及时就治。后来经朋友引见来到上海求医,找到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主任郭秉宽教授和何章芩副主任诊治,检查发现视神经已经部分萎缩而无法再提高视力,留下终身遗憾。但他父亲一直怀着让他去学眼科的愿望,挽救更多眼病患者。

独行者速,众行者远。孙兴怀不仅注重持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更致力于培育更多高素质医学人才,在年轻医生的成长道路上,孙兴怀毫无保留地把经验传承给后辈,以师者的身份引领他们不断成长,服务更多患者。孙兴怀希望有更多的眼科年轻医生,都能有所受益,共同进步。

在继续教育方面,为了推广青光眼规范诊断和治疗,孙兴怀自1998年起主持每年一次的“青光眼诊治进展”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学习班,为全国各地培训青光眼骨干人才达数百名。2008年完成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建立上海市原发性青光眼诊疗处理指南的研究》,结合本地资源及环境特点初步建立并完善了上海市青光眼诊疗指南,并且在全市各级医院推广使用。今年对指南进行了完善,发布《上海原发性青光眼诊疗处理指南》第3版。孙兴怀担任眼科主任时,组织落实了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每月最后一周的病例讨论会,2008年创办了首届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临床疑难病例讨论会,该讨论会一推出即受到全国眼科同道的热烈欢迎和热情参与,十五年如一日场场爆满,让来自全国各地的眼科同道们从疑难病例讨论中收获颇多并持续积极参与。

在住院医师教育方面,2010年,孙兴怀开始主持上海市住院医师眼科规范化培训,已为上海市培训150余名眼科医生,并于国内首先创建了一流Wet-LabDry-Lab实训基地;派遣优秀眼科医师组成教学团队专程赴美国哈佛大学等机构学习临床教学,并与美国哈佛医学院开展眼科住院医师培养高峰论坛,在国内引起很大反响,同时与哈佛医学院眼耳医院眼科开展视频连线的大查房Grand-round,医院眼科也成为哈佛医学院眼科在亚洲的唯一国际合作者。促进了上海市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开展,医院眼科成为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样板基地,孙兴怀本人于2016年获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管理者”。


光明命运共同体

让更多青光眼患者了解并战胜疾病



2023649点,眼耳鼻喉科医院的中心会议室内,专家正在进行一场关于青光眼药物治疗的讲座,台下坐着一群聚精会神,认真做笔记的听众,他们既不是医生也不是学者,而是青光眼患者,他们属于一个共同的集体:上海市青光眼俱乐部。

19972月,孙兴怀创建了中国首个青光眼患者及家属俱乐部。俱乐部每2个月(后增加为每个月)定期举行科普教育、答疑解惑、义诊咨询、自我保健等活动。该俱乐部主要由眼科专家面对面进行青光眼相关知识的讲座,内容生动通俗易懂,并设立患者答疑环节。这使得患者对青光眼的认识水平有了大大提高,医患关系更为融洽,有利于更好地防治青光眼。

然而在孙兴怀医生眼里,并非把青光眼俱乐部的听众单纯当作需要帮助的患者,而是把他们当作一群特殊的“学生”。孙兴怀医生带教医学研究生和下级医生,是为了让年轻医生成长起来帮助青光眼患者,而对这些特殊的“青光眼患者学生”的宣教,是为了让他们学习有关青光眼各方面的常识成长起来后自己帮助自己并且让这种掌握科学知识战胜疾病的信心传递给其他“学生”,也就是“久病成医,病者自医”。

俱乐部成立26年以来,会员达三千余人。已经开展科普教育300余场,举行居民健康宣讲、义诊30余次,社区眼病筛查和建立健康档案10万余人次,为造福更多青光眼患者和家属,孙兴怀主编了科普书《了解青光眼,战胜青光眼》,已累计发行7万余册。孙兴怀教授团队的贡献也得到了全球的关注,国际SCI期刊Clinical & Experimental Ophthalmology约稿发表2篇文章专门介绍该俱乐部的情况及成效,为中国眼科赢得了国际声誉。并于2008年分别受World Ophthalmology Congress,英国国际青光眼协会以及英国青光眼患者协会邀请,专题介绍青光眼患者俱乐部的运行模式及取得的经验。孙兴怀教授获亚太眼科协会Distinguished Service Award(当年度大陆地区唯一)、上海市优秀慈善义工、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之科普杰出人物奖,俱乐部获“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志愿服务项目”,2015年中国眼科十大成就之一,2016年“了解青光眼 战胜青光眼”科普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孙兴怀教授60岁生日的时候,收到的一封信中称他为“持续散发能量的发光体”,就是这样一个发光体,诠释着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的内涵,以光的方式闪耀,传递着温度与能量。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张欣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