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晚期前列腺癌治疗效果可预测,“复旦肿瘤”专家建立评估模型

作者:朱耀摄影:来源:附属肿瘤医院发布时间:2023-02-04

前列腺癌是我国男性人群恶性肿瘤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前列腺癌已经跃居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四位。

由于缺乏筛查,近一半国人前列腺癌患者在初诊时就存在转移。药物治疗是控制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疾病、延长生存期的关键。然而,前列腺癌存在显著的异质性,不但不同患者之间病情差异显著,且同一患者不同病灶之间也是“各怀鬼胎”——恶性程度和治疗反应各不相同。转移性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更是难以准确预判。因此,能否从前列腺癌异质性中找到“规律”,通过无创、动态的方式加以监测,进而准确评估前列腺癌的疗效,是当前突破前列腺癌精准治疗“瓶颈”的关键之一。

为了攻克这一难题,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学科带头人叶定伟教授与核医学科主任宋少莉教授的指导下,朱耀教授和刘畅教授历经3年研究,首次发现PSMA PET/CT异质性评估对于新型内分泌治疗的效果具有重要预测价值,研究建立的“复旦预测模型”在比利时列日大学的欧洲人群队列中得到验证,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核医学顶刊European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53例同时接受PSMA PET/CT和基因检测的患者。PSMA PET/CT能精准识别前列腺癌转移灶,并通过多维度的影像数据深入分析肿瘤生物学特征,使得肿瘤异质性的个体化评估成为可行、易用的临床工具,为后续的“复旦预测模型”奠定了基础。

研究首先发现,存在内脏转移和多发转移的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有着更高的PSMA PET/CT异质性评分(SUVhetero),同时异质性评分与ctDNA%、全身肿瘤负荷和肿瘤代谢体积存在显著相关性,并且高异质性评分富集了DDR通路、PIK3通路、TP53基因和AR基因等与前列腺癌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的通路和基因。在复旦肿瘤队列中,高异质性评分患者在接受阿比特龙治疗后的PSA响应率远低于低异质性评分患者(53.3% vs 83.3%)。

该基于PSMA PET/CT影像的“复旦预测模型”,进一步在比利时列日大学医学院的外部队列中进行独立验证,结果证实了异质性评分具有优异的疗效预测准确性:高异质性评分评分患者在接受恩杂鲁胺治疗后,3个月时发生进展的概率更高(50.0% vs 12.5%)。

“研究数据证实,PSMA PET/CT异质性评分对于新型内分泌治疗 (阿比特龙/恩杂鲁胺)疗效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叶定伟教授表示,“基于精准影像和基因测序的动态分析,能够为晚期前列腺癌的全程管理提供有力工具,帮助临床医生和患者做出更好的治疗决策。”

据了解,近3年来叶定伟教授带领复旦肿瘤泌尿多学科团队,开展多项前瞻性临床试验,探索前列腺癌精准影像和基因组学技术用于前列腺癌诊疗的潜力,代表性论著发表于Clinical Cancer Research、Nature Reviews Urology、European Urology Oncology、Molecular Oncology和European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成果纳入欧洲肿瘤内科协会(ESMO)前列腺癌诊治指南。依托多学科平台的强强协作,建立起以精准前列腺穿刺、微创机器人根治术、转移性前列腺癌个体化治疗及新药临床研究在内的前列腺癌全程诊治体系,目前复旦肿瘤的前列腺癌5年生存率已提升至82.6%,高于国内平均的69.2%。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陈思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