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总工会召开2022年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暨“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上海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推进会,会上选树命名103名匠人为2021年“上海工匠”,其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达新教授、附属华山医院马昕教授、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李华伟教授荣获2021年“上海工匠”称号。
中山医院 周达新教授
所谓工匠,“工”字在于勤奋,勤勤恳恳服务患者,踏踏实实做好临床;“匠”字在于钻研,仔仔细细琢磨细节,时时刻刻想着改进。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抱着勤奋和钻研的精神,必将成为行业工匠、大匠。
【专家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副主任,结构性心脏病专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转化与创新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副组长。
工作30年来,专注于结构性心脏病尤其是经导管心脏瓣膜治疗、左心耳封堵、先天性心脏病(先心)介入治疗的临床工作及技术创新与转化,累计完成先心介入手术12000台,经导管瓣膜介入手术1000台,左心耳封堵手术1600台。在国内或世界范围内率先开展经导管瓣膜置换术(TAVR)、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经心尖二尖瓣夹合术等6项重要结构性心脏病治疗新技术,牵头制定结构性心脏病全国行业规范9部,推动和规范了我国结构性心脏病的发展。帮助全国40家医院开展TAVR术、35家医院开展左心耳封堵术、60多家医院开展先心介入术。
致力于结构性心脏病创新性器械的转化与研发,获得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共23项,转化10项,在研器械8项。其中,世界首个二尖瓣夹合器ValveClamp,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已完成临床试验入组,预计2022年上市,成为我国二尖瓣反流治疗的重大技术突破。
已发表SCI论文51篇,中文论文264余篇,主编专著4部。累计培养硕士和博士生17名。主持科技部课题1项、上海市科委课题6项。2014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第1完成人),2020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2完成人)。
华山医院 马昕教授
我理解的工匠精神是对知识孜孜不倦的追求,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勇气,对待工作能够精雕细琢的打磨,又有永不言弃的努力。而医学又是一门容错率极低的工作,更要以工匠精神为每一名患者量体裁衣,确保治疗精准、成功。
【专家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中国医师协会足踝外科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市骨科分会足踝外科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足踝外科医师培训中心主任,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会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创伤学会副主任委员。
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足踝外科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带领团队在足踝外科临床与科研工作上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开创多项国内领先的治疗技术。在复旦大学工研院平台上,组建医工结合团队,着重于下肢矫形支具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以及其他足踝外科相关治疗技术研发。在国内外杂志共发表了140余篇的学术论文与临床专著,其中40余篇SCI论文。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上海市科委科研项目,参与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曾获2001年度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奖,2011年度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访问医师奖(AOFAS Travelling Fellowship),2014年度上海市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15年获“上海市静安区杰出人才”奖,2017年获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2018年上海市医学科技进步奖推广奖第一完成人。
在医院管理岗位上历任医务处处长和医疗副院长。自2004年始,担任历届F1等大型赛事医疗主、副主管,组织尼泊尔地震、昆山爆炸、瓜达尔医疗队等大型救援项目。在灾害救援、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作为华山医院支援武汉医疗队总指挥,带领273名队员全程参与了武汉抗击疫情活动。主要的两支救援队,武昌方舱医院与同济光谷院区重症ICU均获“全国疫情防控先进集体”称号。
眼耳鼻喉科医院 李华伟教授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从临床手术出发“匠心为人”;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从基础研究出发“创新为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从言传身教出发“教书育人”。专注于人才培养、病理探究、技术创新,对每一个环节的精雕细琢,才能成就医学的发展和进步。
【专家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耳科中心主任。长期从事耳鼻喉科科研、临床、教学、管理等工作,敬业乐业,所在学科排名连续十二年位居首位,是国内最大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专注于各类临床复杂性、难治性耳科疾病的诊疗,精益求精于耳显微外科技术以及国际前沿医学生物学技术。
创新临床服务理念和模式,以患者为本,先后自主研发“数字化耳鸣诊疗装备”并开发“复旦耳鸣RS”的声治疗公益软件,累计服务10余万耳鸣患者,为国家和社会节约了大量医疗资源,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研发并转化的“眩晕症诊疗系统”,可实现前庭功能的全方位和精细化评估,推动我国前庭诊疗设备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作为国际上内耳干细胞的发现者,致力于激活干细胞促进毛细胞再生以及感音神经性耳聋基因治疗的相关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为学科培养包括长江学者、国家优青在内的一批杰出人才,出版专著2本,代表性成果发表在Nature Medicine,PNAS等国际期刊,主持包括973项目、干细胞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30多项省部级以上课题。以第一完成人获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