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消息

总冠军!复旦上医学子杨康绮代表中国摘下2022IPSC桂冠

作者:摄影:来源:“Z世代说”微信号、“复旦大学”微信号发布时间:2022-05-14

复旦上医学生杨康绮,代表中国,摘下2022IPSC桂冠!

在北京时间14日凌晨刚刚结束的2022国际公共演讲比赛(IPSC)全球决赛中,来自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2020级本科生杨康绮,凭借引人入胜的演讲和个人风采征服了全场评委,勇夺全球冠军!

这也意味着,时隔17年后,杨康绮成为国际公共演讲史上,继刘欣、夏鹏后第三位夺得IPSC全球总冠军的中国大陆选手!

“国际公众演讲比赛”(IPSC,全称International Public Speaking Competition) 由国际英语联合会(ESU,全称The English Speaking Union)创办于1980年。本届比赛于5月9日至13日举行。由于疫情,赛事全程线上进行。


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

杨康绮从“21世纪杯”地区赛

到第26届中国日报社“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总决赛冠军

从参加“闪亮Z世代”IPSC国际公共演讲比赛中国大陆唯一选拔赛

并成功代表中国出征

再到一周时长的国际赛征程不断突破重围

从IPSC小组赛第一

挺进全球六强

一举拿下堪称宝贵的“冠军”奖杯

中国选手

再一次站到了公共英语演讲比赛的最高领奖台


杨康绮在宿舍备赛


本次国际赛中,杨康绮全程在宿舍备战,但依然没有影响她的优异表现,发表了两场见解深刻,极具思辨性的演讲。

一则是从自身专业出发,提出“医疗决策共享”的概念。她认为:大多数的医疗决策都是医生闭门讨论作出的,病患并不清楚治疗的影响,医生也不知道病人的价值观、追求和梦想。这种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需要我们推动医疗决策共享的构建。

另一则呼吁全社会倾听专业声音,赋予女性更多关爱。每一位平凡的母亲都有自己的故事、情感和梦想,都是值得尊重的英雄。


从医学专业破题,争取世界舞台入场券

“从选拔赛到半决赛、决赛,前后一共准备了大概两个月。”杨康绮说,自学校3月13日实行准封闭管理以来,她最长待的地方就是学校宿舍,“比赛全程都是在寝室参加的线上会议。”

4月7日傍晚,杨康绮接到IPSC大赛组委会通知,要求完成4分钟已备演讲和3分钟即兴问答。此时距离中国演讲队选拔比赛开始只有2天时间。

在指导老师、大学英语教学部教师时丽娜看来,用2天完成以前需要至少1-2个月打磨才能完成的全国大赛讲稿,是一项极不容易的事情。而在疫情期就更不容易。

准封闭管理时,杨康绮保持着每天都训练演讲技巧、打磨演讲稿的节奏。4月4日进入封闭管理后,即使只能通过线上方式与指导老师时丽娜沟通,她仍坚持每天训练,始终让自己保持状态。

4月8日早上,接到演讲话题的第二天,她完成了初步构思,罗列了讲稿框架,中午就和指导老师时丽娜电话沟通写稿范围。下午她查找资料,完成初稿,4月9日早上,再与时丽娜磨合演练,晚上定稿,4月10日中午她在线上完成比赛。

“我们俩不能线下见面,我一周有10课时的课,还要参加教学培训,她也有很多学业任务、学生工作要完成,我们只能每天抽彼此都有空的时间在线上磨合讲稿,模拟现场提问。”时丽娜说。

为了找到一个视频里效果最好的位置,杨康绮只能在宿舍有限的范围内不断尝试。比赛前一晚,她与时丽娜以线上会议模拟的方式调试网络,测试耳机收音效果,寻找合适的角度,一直演练到凌晨。第二天,利用午休时间杨康绮还与时丽娜彩排到比赛开始前的5分钟。

4月10日,在于北京举办的2022年IPSC国际公共演讲比赛中国大陆唯一选拔赛中,杨康绮着白色西装、黑色衬衫,戴眼镜,侃侃而谈。就这样,即使因为网络不畅导致即兴问答环节没有听清楚评委提问,杨康绮也能镇定自若地请评委重复一遍。

杨康绮的精彩演讲和自信果敢,让她顺利通过选拔赛,拿到了IPSC中国区大学组的唯一代表资格。

5月10日,半决赛如期而至,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名选手同台竞技,就Our real choices are made without us realising it发表各自的真知灼见。杨康绮从自己所学的专业来破题,提出了“医疗决策共享”的概念。

演讲中,她表示:“大多数的医疗决策都是医生闭门讨论作出的,病患并不清楚治疗的影响;医生也不知道病人的价值观、追求和梦想。这种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需要我们推动医疗决策共享的构建。医生在与疾病的斗争中经常感到孤独,患者在对抗未知与恐惧时也常感到无助,只有拆除信息不对称的高墙,消除病人眼前的遮挡,他们才能做出自己真正的选择,医生和患者才可以并肩战斗!”

这次演讲,让她晋级IPSC国际赛全球六强。


从自身视角代入,讲述医者初心

杨康绮说,这一段参与公众演说的经历,让她锻炼了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也赋予了她一个独特的视角,去洞悉世界、审视自己、观察身边的人。

未来的某一天,她也将从一名医学生,成为真正救死扶伤的医者。

她会永远记得演讲台上讲出To comfort always时自己的初心,牢记希波克拉底誓词,成为一名让患者心安、得患者信任的好医生。



在第26届中国日报社“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总决赛中,杨康绮真切而朴素地表达了她刚开始学医时的迷茫。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杨康绮用她的真实经历,讲述了“白衣天使”这个称号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医生,也是普通人,但他们永远都在“拥有希望,并给予希望”。

在这场激烈的英语演讲角逐中,这位医学生最终斩获桂冠,获得了“21世纪杯”大学组的全国总冠军。也许正如她所说,“生命的故事是最有感染力、最容易让人共情的”。

在演讲开篇,她分享了自己作为医学生曾经有过的真实的迷茫与恐惧:因为知道自己并非神明,所以有时会觉得“白衣天使”的称号过于沉重。准备演讲的过程中,她来回翻阅学校医学人文课程的材料,阅读不同科室的医生记录下的关于医患关系的探讨,也第一次以医学生的身份和同为医生的父亲进行关于“临床现实”的交流。

她会尝试从自身的视角代入,不断拷问自己:“我应该怎样处理这些问题?会选择成为什么样的医生?”她将思考的过程和得到的启发梳理了出来,最终呈现在了讲稿上。

入学一年多来,学校开设的多种通识选修课让她在与不同专业的同学进行交流的同时建立更多元全面的思维模式,获得更宽广的视野。“复旦上医一直致力于培养我们的人文情怀,引领我们成为更有温度的医生。之前演讲中我提到的‘临床现实’,就是医学人文导论课教授的内容;演讲中的很多内容,也来自我在课堂上对医患关系、医生使命的思考。”

面对即将到来的医学专业课学习,杨康绮希望能充分利用学校创造的优秀临床和科研条件着手锻炼自己的相关技能,并在社会实践与调研中进一步培养社会意识和医者情怀。“我希望自己在面对患者时,有让他们能够以性命相托的底气和勇气。”


在繁重学业中“自主”,欣赏平凡的小事

“如何在繁重的学习任务和负担中实现‘自主’?”在IPSC国际公共演讲比赛中国大陆唯一选拔赛中,评委犀利发问。

杨康绮回答:“我定义中的‘自主’不是我如何安排时间或如何安排我的活动,因为那些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关于我如何获得‘自主’的问题,只需要协调我自身的行动和心态,因为那些是可以由我控制的东西。”

这种“自主”,也让杨康绮在校封闭期间,把艰难的时期变成了一段有意义和愉快的经历,不仅入选IPSC中国演讲队,更让学业、工作、爱好坚持不断线。

3月13日校园启动准封闭管理后,杨康绮除了准备比赛外,每周有24课时的线上课程。作为医学院分团委学术部副部长,她要组织策划部门线上活动。这学期她参加了生理学竞赛小组讨论,同时还在准备暑期要参加的峰会。课余她还参加中文、英文辩论,封校前还准备参加花样滑冰社、交响乐团。她在大赛自我介绍短片中就即兴演奏了一首小提琴曲。


2021年5月,杨康绮参与复旦大学爱乐交响乐团在相辉堂演出


疫情期封闭在校园,如何每天高效利用时间,平衡如此多的任务?杨康绮说:“如果不打起精神去做,真的会做不完。我也会从另一个角度想,现在有很多人为我们这个相对正常的生活在付出努力,所以我也应该去调整好自己的状态。”

杨康绮是一个喜欢按计划安排活动的人。每晚临睡前,她会提前规划好第二天要做的事情,列下待办清单,对接下来的学习任务进行清晰明确规划。早上6点准时起床,洗漱完毕后,从6点到8点用两个小时做需要潜心完成的事,比如看论文、准备比赛材料。“这个时间不会有人联系我,我也可以把手机调成静音,不去看社交媒体,专注做事。”

对学习,她也有自己的方法,在涉及复杂生理过程的生物类学科时,她会在学习后向同学或者朋友复述一遍,以检查掌握得是否准确完整。她也重视输出,不会专门花时间背单词或者课文,但是如果学到了实用的单词或者表达,就会有意识地在写作或者口语交流中使用,来加深记忆,“多听多说是提升口语表达能力的最好方法”。

她的课程大多在10点到15点之间,她会利用上课前的空闲时间,看生理学讨论需要的材料、暑假科研的内容。“因为中午送餐时间不固定,我也缩短午休时间用来处理事情。”网课结束后,杨康绮就会与时丽娜通过线上会议打磨比赛稿,晚上也会利用时间抽空做一些额外的阅读和学生工作。

在校园封闭期间,杨康绮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坚持着学业不断线,还和基础医学院分团委学术部的同学在3月策划了一场为期20天的学术英语线上背单词打卡活动。她在4月比赛期间,还参与统筹了线上科研分享会。这学期她还报名了脑科学研究院的实习。因为疫情,不能完成线下实验,她就通过线上组会、阅读老师布置论文让自己保持科研状态,这样,在疫情之后可以迅速跟上老师的步伐。

她也将自己在校封闭的经历写到比赛讲稿中,“我已经被隔离了28天了。交流、活动和选择都有所限制,但我还是学会了享受窗外蓬勃的绿色景象,利用有限的空间进行简单的锻炼,去欣赏和感谢志愿者们的努力。我选择满怀乐观和希望,把这段艰难的时期变成了一段有意义和愉快的经历,去欣赏那些平凡的小事,做出了真正的选择。”

“非常非常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时丽娜老师从我大一刚入学开始,就在演讲的这条路上给我带来很多的指导和鼓励,从专业技巧到精神支持,都给我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帮助。另外要感谢所有为我提供过支持的老师和同学,感谢我的室友——过去的两个月,在寝室备赛的过程中会比较吵,很感谢她们的包容。”杨康绮说。


杨康绮(左)和老师时丽娜(右)


对于这次比赛,杨康绮和时丽娜全力以赴,她们两次推翻了原有讲稿,重新构思。查资料、拟初稿、做修改、再润色。长期的合作也让两人形成一套备赛经验。“构思好框架、搜集好资料后,拟初稿大概要两到三小时就能完成,每次润色可能也需要一个半小时的时间。”

刚刚结束激烈的比赛,杨康绮又迅速投入了学习,准备明天的考试。“很开心可以代表国家拿到这样这样一个好的结果,也非常荣幸可以在这样一个更大的舞台上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杨康绮说。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陈思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