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动态

建设“第一个复旦”与复旦护理学科跨越式发展人才工作专题研讨会

作者:摄影: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新闻网发布时间:2022-03-01

2022年1月21日下午,“第一个复旦”与复旦护理学科跨越式发展人才工作专题研讨会召开,上海医学院临床医学院院长陈世耀、上海医学院人事处处长黄志力、护理学院院长胡雁、复旦大学直属附属医院护理部主任、复旦大学护理学院前任院长杨英华老师、护理学院教授副教授、青年教师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由护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林岑主持。

陈世耀院长首先致辞,他立足于“第一个复旦”的建设内涵和目标,从人才的“引”和“育”出发,就如何培养好人才与引进优秀人才的问题,提出今后应以重视优秀人才、培养人才团队和引进青年人才为出发点,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数量充足、创新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梯队。

黄志力处长以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上海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为切入点分享了上海医学院地高建的实施进展。黄志力处长指出,建设“第一个复旦”,人才是根基,是灵魂。复旦大学谋划实施的“大人才”战略,能为战略科学家和顶尖人才提供全方位支撑保障,为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创造自主空间,为青年科技人才发展才干。黄志力处长又进一步分析对比了复旦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差距以及今后面临的巨大挑战与机遇,并对护理学科今后的人才工作建设提出人才引进要常态化和长期化、强化宣传力度、扩大人才引进力度,完善人才工作机制,以吸引青年杰出人才加盟等总体建议。

胡雁院长随之就目前护理学院的人才工作发展现况展开发言,表示通过与复旦大学的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护理学院的人才工作建设仍有很多路要走,任重而道远。胡雁院长从护理学院的学生数量、专业教师结构、附属医院兼职教师结构等角度出发,提出今后护理学院应进一步扩宽人才引进渠道,加大人才引进的宣传力度,搭建护理前沿创新研发平台,启动双聘制度,强化人才培育制度,完善对新进教师的培养规划,提高国际化师资力量,以培养国际化护理人才为目标,积极参与杰青等人才项目申报,扩展博士后队伍,强化博士后管理工作等几点设想。

随后,参会人员就“在实现复旦护理学科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如何加强护理的师资和科研人才‘引育’工作”这一问题展开激烈的小组讨论,各位小组的代表通过总结组内成员的发言,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与建议进行了交流。

护理学院袁长蓉教授首先指出,融合是今后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医疗团队中,有护理、临床和卫生各个领域的人才,如何更好的让护理学科融入这个团队中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从“叠加效应”的角度来看,加强护理学科的平台资源,能打造出有竞争实力的人,但如何让团队成员共同发展是未来发展需要着力规划的。最后,学术共同体也是目前较为严峻的问题,今后应在融合制度的基础上,将学术贡献度讲在前面,通过制度留人、文化留人,来打造人才“金字塔”,实现精准匹配和个性化打造人才的目的。

护理学院周英凤副教授表示实现护理学科的长远发展,可以从以下五点出发:首先,在岗位设置方面,今后可以把教学科研岗和人才培养岗设置的更加清晰,定位更加明确,给每个人选择岗位时更加清晰的导向和目标;第二个,要始终保持护理学科的发展与国家发展战略一致,而如何发展,如何出成果,主要靠优秀的人才。第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精”,通过与医疗和卫生等领域的合作,实现护理学科的长远发展;第四,走出一条复旦大学护理学院独有的人才培养道路;第五个,实现学科融合,构建国际化课程,推动国际化人才培养进程。最后,周英凤副教授总结道:“复旦给我们树立一个目标、一个前景,我们要努力踏上走向这个目标的旅程。”

护理学院邢唯杰副教授代表小组总结了几点对实现护理学科跨越式发展的看法和建议,邢唯杰老师提到,人才发展无非两条路“引”和“育”。在“引”这个方面,“高位嫁接”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将青年人才纳入学院的人才发展计划,将人才“送出去”再“引进来”,对实现护理学科青年人才引进具有重要意义,而双聘制度也是“引”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今后仍需进一步摸索。而集中培育、资源叠加对于“育人”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应给与科研人才一个环境,让他们心无旁骛的做科研,并按照人才发展规律,将有潜力的人才推到金字塔的塔尖。

最后护理学院青年教师朱政老师建议加大对护理学科的宣传力度,才能有助于实现跨越式、融合发展;其次,大幅度提高护理学院的教职工教师人数是个严峻的问题,而双聘制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进一步通过提高薪资待遇、尊重人才的研究方向、鼓励自由发展,实现不同研究方向的融合发展等多种途径,能够为实现护理学科的长远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最后,护理学院胡雁院长在总结性发言中表示,护理学院每位老师都特别有力量,相信通过挖掘大家的合力,复旦护理学科会越来越好!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