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医要闻

医科专题调研之四

聚焦医教研协同发展 把握发展机遇再出发

作者:摄影:来源:上海医学院办公室发布时间:2019-01-22

1月10日上午,我校医科院所第四场专题调研在基础医学院举行。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上海医学院院长兼党工委书记桂永浩率上海医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及职能部处负责人赴基础医学院实地调研。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基础医学院院长袁正宏、党委书记钱海红,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专家教授代表及职能办公室负责人参与调研。



聚焦“双一流”建设,强内功、补短板

袁正宏结合学院“双一流”建设及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进展,从学科构架、组织架构、建设目标、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平台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建设进展、建设举措等方面全面介绍了基础医学院的现状。在此基础上,袁正宏深刻剖析了学院在发展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他表示通过对学院实际情况的总结和梳理,结合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的数据分析,学院还存在:高水平队伍建设不均衡,存量人员偏多;不少系室的实验室空间不足,设备陈旧;一流的教学和科研支撑平台有待建设和提升;教学手段有待提高,拔尖人才培养尚未形成体系;与生物医学研究院、脑科学研究院之间的合力效应有待强化;高水平科研成果尚未显现、服务上海和国家的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



围绕事业发展,建箴言、想真招

针对基础医学院在学科发展、人才引育、平台建设、运行管理和“双一流建设”中遇到的现实问题,结合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关于深化医教研协同发展,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医学院建设以及部委市三方共建托管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及其直属附属医院的相关要求,与会的医学院领导和职能部处负责人纷纷为学院的发展“支招”:人才培养方面,一是要建一流专业,抓住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的契机,提早布局,力争基础医学进入拔尖计划;二是要建一流课程,如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国家规划教材主编等数量上要有突破;三是要建一流实践平台,加大创新实验室向医学生的开放力度,积极布局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使人才培养成效在大学生学科竞赛获奖层次上有“显示度”。队伍建设方面,一是要建一流师资队伍,要正确把握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之间的关系,破解在人事引进招录上对于“解剖、法医等特殊学科和提供科研支撑的实验技术人才,未能体现医学特殊性”的问题;二是做实引育并举,进一步优化学院人才队伍结构,关注年轻人才培养和师资培育,在各个层面争取政策支持;三是在对现有高端人才双聘工作总结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机制、完善管理、注重实效。科学研究方面,一是要深入分析基础医学科研论文在ESI6个相关学科贡献度,同时对临床医学的贡献度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聚焦学院未来科研发展重点方向;二是要积极扩大基础医学优势学科在各附属医院的知晓度,充分依托我校临床优质资源,积极推动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创新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通过项目、人才、成果三位一体联动开展协同和融合创新。平台建设方面,一是要对标“健康中国2030”和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要求,做好基础医学上海市高峰学科建设中有关平台建设,力争以高标准通过验收,积极培育国家级大平台;二是紧抓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的发展机遇,注重学科交叉融合,积极与医科相关学院、研究院所和附属医院强强联合,打造一流前沿研究中心。社会服务方面,一是要巩固和发扬“两馆一中心”等既有品牌优势,并根据不同受众群体分层次设计展示内容,融合现代科技,做好科普与人文医学教育;二是要积极思考基础医学如何更好地服务健康中国战略,进一步拓宽基础医学院服务社会的领域和范畴,如开展互联网+基础医学,与临床资源结合开展健康扶贫和对口支援等,形成新的服务品牌。


用调研把稳发展的方向,用实干丈量发展的高度

桂永浩在总结基础医学院工作汇报和职能部处建议的基础上,从把握好规划与落实、体量与质量、硬件与软件三大关系上做出部署:第一,要把握好规划与落实的关系,列出制约发展的“清单表”。基础医学院各项事业发展,特别是学科建设一定要树立更加明确和清晰的建设目标,一定要保持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的延续性,要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比如在上海市高峰学科建设提到的四个学科群,四大方向,五大疾病和两个综合平台建设方面的内容。希望医学院相关职能部门与基础医学院积极对接,将制约“双一流”建设的因素统合形成问题清单,将亟需学校、上海医学院和学院解决的问题梳理归类、分头落实。第二,要把握好体量与质量的关系,勾画资源有效配置路线图希望基础医学院在摸清现有“家底”的基础上争取学校支持,动态评估学院资源并进行有效配置,发挥资源最大效益。首先,基础医学学科建设应该将基础医学院、生物医学研究院、脑科学研究院、放射医学研究所等单位纳入整个学科建设之中,探索在不同单位开展同一研究的资源融合、共建共享,从协同聚力上展示“体量”;其次,在不断完善人员规模、物理空间、仪器设备等方面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学科影响力的发展,要加快领军人才培养,强化传统优势学科和重点发展学科的国内学术地位,从提升质量上扩大“体量”;再次,实际人员规模的增加应体现“两个倾斜”,一方面向学科建设核心群体倾斜,提升“创一流”质量;另一方面向特殊学科和相对薄弱学科倾斜,保障“固根本”质量。第三,要把握好硬件与软件的关系,种好“双一流”建设责任田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资金投入下,随着科研一号楼、二号楼建成使用及相关楼宇的空间调整,枫林校区硬件条件和使用空间的整体提升已可预见,但是人才师资队伍、教学软体等软件方面的提升还未完全到位,要形成硬件与软件相互匹配、动态调整的发展模式,助力“双一流”建设。在硬件方面,学校在保持基础医学院原有西十三号楼、西七号楼科研空间的基础上,在一号科研楼给予很大的空间支持。学校走访借鉴国内兄弟高校有益经验,在二号科研楼的规划布局中为未来发展预留了一部分空间,建议基础医学院规划空间布局时,对使用空间建立相关管理和考核制度,定期评估、动态调整和建立退出机制。在软件方面,要打造领军的基础医学顶尖研究团队,如果一个人是一杆旗帜,这杆旗帜下就有一个团队,这个团队下就有一个稳定基地,这个稳定基地下就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和成果产出;在打造国内引领地位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教学平台以及实训基地虚拟仿真系统等教学软体方面,目前关注的比较少,希望基础医学院加大资金投入,充分发挥学校及附属医院专家和技术优势,注重教学软体使用和开发并举,在国内教学软体建设方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