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消息

上海医学院顺势而为推进医学教育改革“迈新步”

作者:黄文发摄影:来源: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5-07-28

715日,“上海医学院医学教育工作会议”在枫林校区举行。正值学校研究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和枫林校区改扩建工程全面展开的重要时期,这次会议不仅是对过去几年医学教育工作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动员和谋划。


“学生为中心”:适应新形势,切实贯彻医学教育改革方针

据悉,上海医学院面对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度推进、以培养岗位胜任能力为目的新教育体系逐步建成、各种新型医学教学模式迅速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结合我校医科发展现状,整合力量,顺势而为,积极调动医科各学院、附属医院的主动性,持续推进医学教育改革“迈新步”。

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汪玲告诉记者,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强调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而去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门颁发的“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则明确提出,要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医教协同,深化改革,强化标准,加强建设,全面提高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为此,上海医学院以“学生为中心”推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举措:建立医教协同育人新机制,注重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枫林校区改扩建期间在四个校区设教学点,保证各项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积极推广教学成果,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整合医科教学资源,建设医学实验实践教学平台;改革现有考核和评价方式,建设网络在线考试系统;推出第二期“福庆师培”计划,提高医科教师教学能力;成立医科本科教学督导组,构建校院两级质量监控体系;促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衔接,修订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学位培养方案,确保医学研究生教学培养质量。

上海医学院还在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有所侧重、有所差异的“分类”:临床医学专业注重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的学科交叉融合,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基础医学、法医学专业设置整合式课程,注重学生“四位一体”科研素质的培养;预防医学、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注重专业课程的早期介入,增加学生的专业实习时间;药学专业注重构建研究型实验课程体系,优化“本研一体化”体系,加强对学生的课外实践教学;护理学专业注重学生临床思维和临床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汪玲说,“上述‘分类’的‘中心点’是学生,主要‘支撑点’是目前已经施行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全程导师制、课程整合、教学方法改革、学生科创平台等。”


“凸显个性化”:实施新举措,不断丰富医学教育改革内涵

记者从上海医学院医学教育工作会议上获悉,我校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附属中山医院等医科单位,根据上海医学院的医学教育改革“大纲”,结合实际,挖掘潜力,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制的学生,积极实施既“凸显个性化”又体现我校医科特色和各单位特点的医学教育改革新做法,不断丰富医学教育改革新内涵,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基础医学院“四位一体”(全程导师制、课程体系改革、实践创新论坛、科技创新中心)的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岗位胜任力。据基础医学院副院长钱睿哲介绍,学院通过主干课程建设,促进“基础-基础”、“基础-临床”的整合,形成了整合式教材、整合式课程等。同时,功能性自行设计实验、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综合实验、分子生物学创新性实验等特色实验课程,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学习的能力。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基础医学院实验教学体系中,创新性实验约占10%,设计性实验约占22%。

公共卫生学院通过在预防医学本科生中施行“三段式”(临床实习、公卫专业实习、学位课题实习)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在公共卫生专业硕士(MPH)培养中施行“以提升执业能力为导向”培养模式,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实际需要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社会实践与现场教学相结合,探索出了一个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据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何纳介绍,目前学院共设有7个实践教学基地,分别是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徐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江苏苏州市、海门市和浙江台州市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药学院在探索建立药学实验新体系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的进程中,将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的突破口,构筑科学的实验教学组织与管理体系、研究型实验课程体系,编写“研究型大学药学实验系列教材”,建立新的课外科学研究训练机制。据药学院副院长侯爱君介绍,学院还积极探索临床药学“本研一体化”培养模式,以及直接与企业需求对接的“订单式”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基地和良好就业机会。

护理学院建立立体化、多方位的教育培养体系,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在混合模式教学探索中,发挥课堂、网络、实训中心、医院、社会的功能,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互为补充,“理论-模拟实践-临床实践”有机融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共同育人。据护理学院副院长王君俏介绍,学院在拔尖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方面,将打造向临床型方向发展的“未来临床护理专家”,以及向学术型方向发展的“未来学科领军人物”。

中山医院重视学生临床思维的训练,以学生岗位胜任能力培养为导向,提升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以及人文与职业素养。据中山医院副院长阎作勤介绍,医院通过“以评促建”持续推进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和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与效率。据了解,去年11月中山医院与基础医学院签署了“学科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其中在人才培养方面,双方将帮助学生实现所学医学知识与临床实际应用的“无缝对接”。

副校长、上海医学院院长桂永浩表示,在中国医学教育发展的历史上,我校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始终走在前列,发挥着引领的作用。面对未来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重大战略需求,我们要加强对医学教育理论和体系的深度研究,在全球化、网络化大趋势下,加快对教学模式、教材编写、课程设置、师资培养和国际合作等的改革探索和实践,不断充实医学教育改革成果的“含金量”,为我校医科新发展提供强劲的持久推动力。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