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消息

我校2个项目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作者:摄影:来源:医学科研管理办公室发布时间:2015-01-13

2015年1月9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复旦大学共有2个项目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我校附属华山医院朱剑虹教授领衔的“脑组织修复重建和细胞示踪技术及转化应用”项目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山医院董健教授领衔的“专家解答腰椎间盘突出症”项目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科普类)。获奖专家受到习近平、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长期以来,中枢神经系统被认为不可再生,无法修复,包括脑卒中、脑外伤、神经退行性病等在内的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高,疾病导致的脑组织损伤及变性致残率高。我校附属华山医院朱剑虹教授及其团队在国家973计划和上海市重大科研项目支持下,进行了历时10年的系统研究,实现了脑组织再生修复重建和细胞示踪技术在转化医学应用中的突破。项目组首先证实,在脑卒中患者的卒中区域存在具有干细胞性质的神经元,同时也发现在脑外伤患者的损伤区域存在具有区域特征的神经干细胞亚群。在国际上率先从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不同脑区的离体破碎组织中成功分离成人神经干细胞,诱导神经干细胞高效定向分化,所分化的神经元具有神经电信号传导功能。系统建立了成人神经干细胞体外获取、大量扩增和诱导分化成套技术。并在国际上首次运用纳米磁性粒子标记技术实现人神经干细胞移植的临床无创性示踪。运用超顺磁性纳米粒子可改变水分子周围质子微磁场梯度使横向弛豫时间变化,从而在核磁共振T2相观察到细胞低密度影像。首次可视化记录到移植干细胞在人脑内的活动轨迹,建立了临床示踪干细胞的分子影像平台,示踪干细胞在不同组织器官移植后的去向和功能及命运转化;发现干细胞能在脑内存活且改善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首次实现了成人神经干细胞脑内移植示踪技术在转化医学应用中的突破。相关成果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等知名期刊。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据统计我国患者已达4千万。其前期症状——腰痛的发生率仅次于感冒,人群中高达18%。腰突症呈年轻化趋势,成为严重影响现代人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由于腰突症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这更显出腰突症科普的重要性。我校附属中山医院董健教授及其团队在诊治了数万例腰椎疾病患者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以患者问题为写作导向,采用多级标题创作手法,用图文并茂的组织形式,于2005 年出版了科普读物《专家解答腰椎间盘突出症》。后来根据读者的强烈需求,又出版了升级版《专家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补充版《细说腰椎退行性疾病》。《专家解答腰椎间盘突出症》至今重印12次,累计发行65,000册。三本书累计印刷15次,发行100,000余册,平均每年印刷两次。经新华书店上海市发行所图书批销中心查询,在诸多同类科普书籍中重印版次及销售量均排名第一。项目组多次深入社区普及腰椎病保健知识,前往江浙沪甚至新疆的基层医疗机构规范腰椎疾病的诊治。此外,项目组先后将两本书稿的电子版放在“董健大夫个人网站”,网站访问量达300万次;《专家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也被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收录。第一完成人董健教授还受邀在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东方电视台、东方广播电台等宣传普及腰椎疾病的规范防治,受邀在搜狐网、新浪网、凤凰网、人民网等众多门户网站科普宣传腰椎保健知识,并在解放日报、新民晚报、新闻晨报、大众医学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多篇科普文章。项目组从科普活动中了解百姓需求,开展课题研究,并获得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4项上海市医学重点基金支持。后继出版的书籍也吸收了新的研究成果,达到了科普、临床与科研活动良性互动,相互促进。

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18项成果、8位科技专家和1个外国组织。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人;国家自然科学奖4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70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67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02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26项、二等奖173项;授予7名外籍科学家和1个外国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张高丽主持大会。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