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医要闻

张祖华和南丁格尔铜像在复旦大学护理学院揭幕

作者:摄影:来源: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4-10-11

复旦大学护理学院前身——上海第一医学院附设护士学校创建者、护理教育事业奠基人张祖华校长和现代护理专业创始人南丁格尔铜像揭幕仪式10月8日在复旦大学护理学院举行。

复旦大学副校长、上海医学院院长桂永浩,张祖华的侄女、民革中央调研部联络部原助理巡视员张彬;原上海医科大学附设护士学校校长张济华、张静如;原上海医科大学附设护校校长、护理学院院长杨英华、戴宝珍;原上海医科大学附设护士学校党总支书记王家维;原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原上海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党总支书记、校工会主席刘建中;复旦大学护理学院原党总支书记朱宝年、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邓庭毅等,以及原上海第一医学院附设护士学校54届、64届校友代表等出席揭幕仪式。

桂永浩、张济华、张彬先后发表讲话,热情而诚挚的寄语和感人肺腑的回忆令与会者感慨不已。

桂永浩、张济华、胡雁共同为张祖华和南丁格尔两座铜像揭幕。

复旦大学护理学院胡雁介绍了张祖华校长生平和铜像制作过程。

护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程娌主持揭幕仪式。

据介绍,张祖华先生1908年出生于江苏南京,1925年毕业于江苏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随后考入上海妇孺医院附设协和高级护士学校。在护校学习期间,年轻的张祖华学习了南丁格尔女士放弃养尊处优的贵族生活,投身于战地救护并终身奉献于护理的事迹,深受感动和鼓舞,从此树立了投身护理事业的理想和决心,并为护理教育事业和临床护理工作奉献了一生的热情和力量。

1929年从妇孺医院附校毕业后,张祖华先生即留校工作,从此走上了建设护校、发展中国护理教育事业的人生道路,并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月继续带领一批又一批学生们,辗转在妇产科病人收容所、妇产诊所或临时医院开展教学和临床护理工作。

抗战胜利后,张祖华先生作为上海护理学分会的代表之一参加了1946年举行的中华护理学会全国代表大会,并被推选参加次年在美国举行的国际护理学会代表大会。1947年,张祖华先生赴美国西方蓄才大学深造,深入学习了先进的护理科学、管理方法和实验设备等,并于1950年获得了硕士学位。那时的新中国刚刚成立,祖国的护理事业亟待建设,“怎样将我所学到的应用在自己的护理工作中,这是蕴藏在我心里所要追求的目标。”怀抱这样的信念,张祖华先生乘坐最后一班从美国开往祖国的船回到了上海,继续担任妇孺护校校长和上海护理学分会理事长,并于1952年起担任上海第一医学院护士学校校长,直至1973年退休。

张祖华先生在担任上海妇孺医院护士学校和上医护校校长期间,经常在思考护理教育工作:“护理工作是精细艺术中最精细的,护士必须具有一颗同情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培养出符合要求的合格护士?”为此,她严谨治学,因材施教,强调教学活动和教学研究相结合,注重课堂教学和病房实习紧密联系,坚持校长教学,深入病房一线,从而逐步建设起上医护校的护理教育体系,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护理人才。她的大半生都致力于建设和发展祖国的护理教育事业,为祖国培养了许许多多优秀的护理人才,也指引着一代代的护理学子投身护理事业,为人类健康和护理发展奉献青春年华。

胡雁院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护理学院树立张祖华的雕像,就是为了感谢老校长为上医护校的建设和护理教育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就是为了纪念她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护理事业奉献一生的精神;就是要让一届又一届的护理师生,学习老校长的奉献精神,继承张老校长的遗志,继续投身护理事业,为人类健康和祖国富强奉献自己毕生的力量。

据悉,从去年起,复旦大学护理学院就开始酝酿为张校长树立铜像,在院班子与老领导畅谈学院发展时,这个想法得到了多位老领导的赞许。学院将多年珍藏的张祖华校长的影集全都拿了出来,并邀请已为上医制作了苏德隆、陈同生等多个铜像的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邓庭毅负责制作张祖华和南丁格尔铜像。铜像制作过程中听取了多位与张校长长期接触的老师的意见,反复修改,历时数月,终于制作完成了张祖华老校长的铜像;此后,又完成了南丁格尔铜像的制作。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