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医要闻

复旦大学医学形态学平台“两馆一中心”揭牌

已建成全国领先的集教学、科研、科普“三位一体”的医学基地

作者:摄影:来源:雍昕、孙国根发布时间:2014-06-09


67日,复旦大学医学形态学平台“两馆一中心”,即人体科学馆、病理标本博物馆、临床解剖中心落成暨揭牌仪式在上海医学院举行。

校党委书记朱之文,副校长、上海医学院院长桂永浩,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袁正宏,上医校友会会长、克卿书院院长彭裕文,上医校友会副会长程刚,基础医学院院长汤其群及医学院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揭牌仪式。

仪式由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袁继鼎主持。

朱之文、桂永浩、袁继鼎及汤其群等共同为“两馆一中心”揭牌。

桂永浩代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对“两馆一中心”的建成表示祝贺。他说,医学形态学是现代医学的奠基石,是医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医疗服务的基础。基础医学院积极整合本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病理学等国家重点学科的优势资源,构建医学形态学平台,为全院、全校乃至全国的医学教育、科学研究、临床医疗提供全方位服务。

桂永浩指出,全新的人体科学馆和临床解剖中心建成后,将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全面、更系统、更深入的学习平台。病理学科一直以来都是优秀临床病理医生的培养基地,也是临床上疑难病例诊断的基地,临床病理形态及分子检测平台和病理博物馆的建成使用将成为基础与临床结合的重要平台。要统筹规划、积极宣传,把医学形态学平台的优势发挥出来,使其成为医学生系统学习形态学知识的良好平台,同时还要将其打造成上海市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为社会大众探索人体奥秘、提升健康素养提供更多的服务。

桂永浩还说到,医学形态学平台“两馆一中心”的建设只是一个开端,基础医学院的功能学平台已在着手建设中。

汤其群介绍了“二馆一中心”的筹建情况。他说,为了进一步发展传统形态学科,基础医学院在学校985三期院系学科建设项目的支持下,建成了医学形态学平台,包括:“二馆一中心”,成为集教学、科研、科普“三位一体”的医学基地,并整合相关资源,建成“医学形态学技术平台”。这些举措均走在全国前列,全国多家医学院校前来参观学习,并得到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的认可。

据了解,人体科学馆创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由著名解剖学家张鋆、齐登科教授主持创建。创立之初为陈列室,2003年经过调整和扩充,2013年进行了全面改建。如今人体科学馆是一座具有历史传统和现代理念并重,展示手段先进,集教学、科研、临床、科普于一体,极具发展潜力的科学场馆,馆内现拥有1000余件珍贵标本,系统展示了人体发生发育的过程以及人体从正常到异常的形态与结构。

病理标本博物馆由曾任上海第一医学院病理解剖教研室主任、一级教授谷镜汧创建于1946年,当时名为“病理标本陈列室”,规模庞大、病种齐全,曾被称为“亚洲最大的病理标本陈列馆”。2013年对“病理标本陈列室”进行全面改建,将人体病理标本展示与教学、科研、临床、科普紧密结合,建设成现代化医学教育和普及医学科学知识的开放性展馆,更名为“病理标本博物馆”。在300余平方米的展厅内,陈列标本3000余件,病种齐全、系统完整,这些标本中不乏我国目前已基本销声匿迹的疾病,如各种传染病:,肠蛔虫症、肺吸虫病、肠血吸虫病、肝包虫病等珍贵标本。

临床解剖中心是在学校985三期专项经费支持下建成的,其中包括一间类似临床手术室的解剖实验室和一间高标准冰库,中心实验室安装了无影灯、高排风层流系统、中央吸引系统,配置高清摄录像系统,改善了传统的解剖学教学环境,让学生们拥有了更加贴近临床的学习实践体验。同时还配置了手术导航系统、手术显微镜、内镜等设备,为临床医生的继续教育培训和临床应用解剖学的研究提供有力支撑。其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为国内领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在教学、利于科研、服务临床”的临床解剖中心。

揭牌仪式前,朱之文、杨玉良、桂永浩、包志宏等在袁继鼎、汤其群、上海市解剖学会理事长、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主任教授周国民教授、副主任李文生等陪同下参观了“两馆一中心”。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