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医要闻

优质医疗资源“复旦出品” 让百姓分享医改成果

闵行区、复旦大学“共建医教研协同型健康服务体系”协议签约

作者:摄影:来源: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4-05-12

为进一步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和深化区校战略合作,加强医学教育改革和医疗卫生改革的紧密结合,借鉴国际通行的教育研究型卫生系统发展模式,59日,闵行区人民政府与复旦大学正式签订“共建医教研协同型健康服务体系”合作协议,启动全方位区校战略合作,双方计划用5年时间,探索医改与教改的深度融合,共建医疗“联合体”、医教研“结合体”以及健康服务“综合体”,以满足区域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副校长、上海医学院院长桂永浩,闵行区区委副书记、区长赵祝平,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副巡视员许速,上海市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丁美坚,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党委书记秦新裕,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丁强,上海医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及各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我校多家附属医院院领导等出席签约仪式。

杨玉良、赵祝平在签约仪式上致辞;桂永浩、杨德妹分别代表复旦大学和闵行区政府签署合作协议;闵行区卫计委主任黄陶承简要介绍了共建医教研协同型健康服务体系的背景。

闵行区副区长杨德妹主持签约仪式。

记者从签约现场获悉,双方共建的“医教研协同型健康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医疗服务、科学研究、医学教育、健康产业等合作内容。双方将这一合作概括为共建三个“体”,即医疗联合体、医教研结合体和健康服务综合体。这种合作方式在上海市乃至全国都是一种全新的健康服务合作共建模式。

据悉,共建医疗“联合体”,将聚集在大学医疗中心的优质资源向区域释放,构建大学附属医院和区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纵向网络;实行大学科管理主任负责制,形成临床、教学和科研的上下联动,协同发展;完善联合体内人才柔性联动和医师多点执业机制。把资源的利用做到最大化,网络中将探索医师多点执业、医保按人头支付改革和分级转诊、梯度转诊、双向转诊机制。该合作模式将真正促进“复旦出品”的优质资源下沉,加快提升闵行医疗机构服务能级,让老百姓分享医改成果,既可以不出闵行就得到“复旦出品”的优质医疗服务,又可以在需要时及时转诊到复旦大学附属的各大医院。

共建医教研“结合体”就是成立“复旦-闵行”医教研协同型健康服务体系研究院,该研究院包括转化医学、微创、肿瘤、慢性病等若干研究中心,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和闵行区卫生计生委双重管理,并在专家直接参与和指导下,开展临床、预防、社区健康管理研究和现代医院管理等研究,为现代医学学科整合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共同把闵行区中心医院、闵行区精神卫生中心,通过医教研的协同,带动闵行医学学科和人才队伍的快速发展。该合作模式可以有效拉近医疗科研与民生的距离,促进基础医学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加快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让闵行的老百姓既可以亲身参与到前沿的医疗研究过程中,又可以在第一时间体验到先进的医疗研究成果。

共建健康服务“综合体”就是关注生命全周期,在已建闵行区居民健康大样本、大数据生物样本库的基础上,建设生命健康研究中心,整合基因技术等生命科学,探索疾病发展规律,拓展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复旦大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优势,以社区卫生、老年医学、康复、养老护理等为重点,构建涵盖基本、普惠、多元、优质的健康服务体系。建立社区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3年内完成对全科医生的规范化培训与专业技术轮训。闵行区作为社会办医国家联系点,通过该合作,可借力复旦大学,全面提高社区基层服务水平,让身在闵行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得到高质量的社区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服务,享受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杨玉良校长代表复旦大学对闵行区政府大力支持这个合作共建服务体系表示由衷的感谢。他说,健康与医疗的服务体系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这个难题是当今社会发展的结果,因为社会在进步,所以人民群众就有了要求享受到最好的医疗服务、健康服务的需求。于是,这就涉及到医疗资源配置的问题。如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医疗、健康服务的需求,也是我们此次共建的医教研协同型健康服务体系所要探索、解决的问题。杨玉良校长希望通过共建医教研协同型健康服务体系,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努力做到医、教、研三方面无缝连接,使得这一服务体系达到一个新的层面。他表示,非常期待复旦大学与闵行区政府的这种合作在将来的发展中具有可借鉴、可复制的价值。

赵祝平代表闵行区政府在签约仪式上致辞。他说,双方的全方位合作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首先,这是公共服务提高品质的模式创新。闵行正在打造居民步行15分钟到达社区医疗机构、60分钟到达三级医院的“1560”就医圈,需要医疗卫生事业的跨越式发展。闵行携手复旦,将创新医学教育与卫生改革的整合路径,为实现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的快速提高品质提供途径。其次,这将是让百姓健康受益的改革真招。

据悉,为将合作落到实处,推进医教研协同型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将设立由复旦大学和闵行区政府组成的议事决策机构:医教研协同型健康服务体系管委会,以履行协调管理职能。管委会下设决策执行机构办公室、政策咨询机构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专业研究机构研究院。

签约仪式后双方联合举行了新闻发布会。杨德妹、桂永浩在新闻发布会上分别阐述了医教研协同型健康服务体系的意义、作用和对上海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意义。

桂永浩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强调,复旦与闵行共建“医教研协同型健康服务体系”影响深远,不仅能将医学教育从实验室延伸至大众人群和社区,而且实现了从理论教育到卫生实践的应用,有利于加快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

桂永浩说,共建的协同型健康服务体系与医、教、研之间的密切关联。首先,新的医疗体制改革中对卫生人才的要求是具有胜任能力。胜任能力主要包括职业精神、科学基础、沟通技能、临床技能、群体健康、信息管理和批判性思维等,医教研协同型健康服务体系的立,将为此项教育改革提供广阔的现场和资源。其次,医教研协同型健康服务体系以大学及其附属医院为核心,整合区域内所有与人类健康相关的机构和单位,建立综合性广泛性健康服务的网络系统。这一体系在科学研究方面除传统的基础科学研究外,更应强调转化研究和应用研究。他认为,协同型健康服务体系的建立,闵行区居民电子档案的大人群、大样本、大数据资源得到全面、充分的利用,经过科研团队的分析、研究后,可以为社区疾病管理、预防、康复和卫生政策研究提供诸多有价值的资源,有利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桂永浩透露,复旦大学已具备了完整的全科医师培养的教学大纲、课程安排及师资队伍,将对闵行区在职的394位全科医师进行系统培训。

据业内人士介绍,复旦大学与闵行区的合作,从医疗改革来说,是对闵行医改的全面深化,旨在探索一条适合国情、可复制推广的改革路径。从公共服务来说,是对服务质量的更高提升,家门口的好医疗将让闵行人民切实享受到高质量、低成本、便捷可达的医疗服务。而对每个生命个体来说,则是对生命健康的全程关注,由分割式的医疗卫生服务变为以医学教育和科研为支撑,且覆盖生命全周期的整合式、一体化的健康服务,可以更大限度地促进和维护人的生命健康,提高生命的质量。

据了解,复旦大学与闵行区政府早在十多年前就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开展合作:200410月,座落在闵行区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建院100周年之际,正式成为复旦大学附属医院。之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分院成立。2008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迁入闵行,紧邻其旁的闵行区妇幼保健院随即与之开展儿童相关学科的合作建设。2013年,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东院在闵行区浦江镇奠基开工;闵行区与复旦大学正式签约共建区精神卫生中心;闵行区卫生计生委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合作共建区疾控中心,建立了闵行区生物样本库。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