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复旦大学儿科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儿科医联体)签约暨揭牌仪式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举行。
复旦大学副校长、上海医学院院长桂永浩,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丁强,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张志勇,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儿科医联体管委会主任夏景林,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院长、儿科医联体管委会主任黄国英等出席仪式。桂永浩、丁强、张志勇、黄国英一同为儿科医联体揭牌。夏景林主持仪式。
儿科医联体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及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共同牵头,联合提供儿科和新生儿科服务的其他8家复旦大学附属医院组建而成。儿科医联体成员单位包括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附属金山医院、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附属浦东医院(筹)、附属青浦区中心医院(筹)、附属静安区中心医院(筹)、附属华山医院北院。
儿科医联体将整合复旦大学内部儿科资源,构建合理的复旦大学体系内医疗网络,在医疗质量、医疗服务、学科建设、信息共享四个方面开展合作。同时,结合各成员单位医疗优势,培育儿科医疗特色,凸显复旦儿科品牌。
儿科医联体开创了全国儿科专科医院联合综合医院儿科共同发展的横向医联体模式,为包含儿科在内的我国各类三级专科医院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儿科医联体引导大学系统内各附属医院“协同创新、共赢发展、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国内大学开展附属医院临床学科合作开拓了新的实践途径;儿科医联体真正方便了全市儿童就近就医、“定轨”就医,在儿科医联体成员单位内,即可获得“高水平、同质化”的诊疗,实现患儿特别是慢性病患儿治疗的连续性,同时减少检查次数,降低看病费用。
儿科医联体的建立突破了传统发展模式。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儿科医疗事业发展迅速,儿童医疗的需求逐渐提高,新形势下需要有新的医疗运行模式与之相适应。儿科医疗服务具有其自身特点,专业化管理、分级诊疗、集团化运行是国内外儿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外发达国家已有成熟经验,但在我国儿童三级医院医联体模式尚无先例。
儿科医联体的建立突破了原有合作模式。国内儿科发展面临许多瓶颈和挑战,一方面专科医院常见病多发病积聚,疑难病危重症综合诊疗相对分散,另一方面综合医院儿科面临发展困境,临床诊疗能力、医疗技术、人才梯队培养亟待增强。儿科医联体的建立,将提升复旦大学各附属医院儿科医疗质量和安全、提升儿科学科整体优势,从“软合作”到“硬合作”,从原有单一合作模式转变为医、教、研全面深化合作。
儿科医联体的建立突破了现有就医模式。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启动以来,上海市始终将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不断探索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要求市级医院稳步推进综合改革探索,组建儿科医联体是适应公立医院改革的有益探索。以医联体为载体,复旦儿科整体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医疗服务规模方面,各成员单位共拥有核定儿科床位1500张,儿科医生500余人,年门急诊人数将超过300万人次,出院病人数将达5万人次。在医疗辐射范围方面,成员单位涵盖了上海市闵行、徐汇、黄浦、杨浦、静安、浦东、青浦、宝山、金山9个区,既含中心城区,又有远郊区域。
作为一个“医疗综合体”,儿科医联体在具体运行中将落实“六个统一”:
一是统一思想认识。复旦大学附属医院中,儿科的医教研水平并不均衡,虽已存在一定程度、不同形式的联合和合作,但总体整合优势尚不明显。复旦大学及各相关附属医院领导面对儿科专科医院的发展瓶颈和综合医院儿科的发展困境,将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办院方针,高度重视“经济收入薄弱、但社会责任重大”的儿科学科的发展,充分运用复旦专科优势资源,联合综合医院,通过组建儿科医联体这一“复旦方式”,破解国内儿科发展困局。
二是统一管理领导。儿科医联体成立管理委员会,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院长担任管理委员会主任,各成员单位医疗副院长及复旦大学医院管理处相关负责人担任管理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医疗副院长兼任管理委员会秘书长。各成员单位组成管理委员会工作小组,负责联络及落实具体工作,工作小组由各医院医务部门、儿科/新生儿科、人事部门、财务部门、护理部门负责人组成,医务部门负责人担任工作小组联络员。
三是统一标识标准。儿科医联体各成员单位统一着装,统一工作制度及诊疗标准,实现信息共享,为患儿及家属提供“同质化、连续性”的复旦儿科诊疗服务,并通过物质层面(统一着装、统一标识等)、制度层面(统一工作制度及诊疗标准等)、精神层面(统一的文化根源和思想认识)的儿科医联体文化建设,逐步建立国内外知名的儿科医疗品牌。
四是统一招聘培训。儿科医联体统一制定各成员单位儿科医务人员招聘计划、培训计划、轮转计划及考核制度,对各成员单位内的儿科医务人员进行“同质化、全程化”培养。依托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借助儿科医联体,为成员单位提供“规范化、多元化”的儿科培养平台。
五是统一医疗质量。儿科医联体对各成员单位的基本儿科医疗配置及医疗质量进行统一管理。成员单位设立儿科“双主任制”,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学科主任及成员单位的执行主任共同管理科室发展及医疗质量。儿科医联体对成员单位的儿科主任、护士长、技术骨干设定阶段性目标,建立考核指标和考核标准,定期督导考核,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
六是统一调配待遇。儿科医联体内实行人员统一调配,统一排班,促使医联体内儿科专科医院与综合医院儿科医务人员“双向流动”,建立各成员单位间薪酬结算机制,充分保障各成员单位儿科医务人员的收入待遇。
桂永浩在讲话时指出,儿科医联体的成立从国家战略层面上来看,是面对公立医院医改要求和方向推出的一项创新举措。随着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儿童医疗的需求逐渐提高,儿科医师紧缺和培训体系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则是医疗改革中的一项攻坚点。就全国而言,儿童三级医院集团化尚无先例,成立儿科医联体正是复旦积极探索创新模式的最佳时机。
桂永浩还表示,儿科医联体将立足已有学科基础,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带动复旦儿科学领域与其它学科领域的深入协作与交叉融合,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寻求符合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的切入点,围绕儿科学领域的重大课题,以研究课题为导向,打造国内领先的学科制高点,切实促进复旦儿科学的内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