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医要闻

“全球健康与护理”复旦-杜克护理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

作者:孙国根、武佳琳摄影:孙国根来源:上海医学院发布时间:2013-03-12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60岁老人中70%以上患有各种慢性疾病,他们需要部分或全部依赖他人的长期照顾 ,截止2011年,仅上海纯老家庭已接近100万,其中8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27.46万, 单纯独居老人达22.36万,比上年增加了3.04万人,孤老人数为1.94万人,而目前长期照护机构存在着专业护士缺失、人员不稳定、床位紧张等多种问题,如何制定良策应对和适应这严峻的形势,已成为不容回避的重大问题,我国“长期照护体系”面临巨大挑战,我国应尽快建立专门负责长期照护的机构,以应对更大规模“老年长期照护荒”的到来。这是记者从3月10至11日在上海召开的由复旦大学和美国杜克大学共同主办的“全球健康与护理”复旦—杜克护理高峰论坛上获得的信息。

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瞿介明、复旦大学副校长兼上海医学院院长桂永浩、上海市护理学会理事长翁素贞、杜克大学护理学院院长Catherine Gilliss教授、复旦大学护理学院院长胡雁教授、复旦大学全球健康研究所所长钱序作大会致辞;美国杜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复旦大学护理学院等大学教授作主旨发言。

翁素贞理事长代表上海护理学会在谈到如何推动学会的护理事业时说,要始终贯彻 “双百”方针和“繁荣护理事业、出人才、出成果”的宗旨。学会将通过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重点课题的探讨和科学考察,加强国内外护理工作者的友好联系;出版护理学术资料、普及推广护理科技知识、举办各种培训班,以提高护理学术水平,培养护理人才。

复旦大学护理学院院长胡雁教授代表复旦大学护理学院,热诚地欢迎各位海内外同行来到上海,分享专业观念,交流护理发展新思路,合力推动护理学科的发展!她说,“全球健康”倡导公平、有效、科学、合作的健康照护,我们深信,只有国内、海外护理教育、研究机构密切联系,合作发展,才能积极推动全球健康与护理的发展,提高护理学科整体水平。护理学科成为一级学科后,机遇与挑战并存,给护理同行带来了很多新的思考。

杜克大学护理学院院长Catherine L. Gilliss教授对与会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她说,“推动护理事业与全世界人民健康密切相关。”她和她的同事都认为,建立全球伙伴关系是改善全球健康的重要战略之一。现正与复旦大学护理学院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建立伙伴关系,从而能用我们的知识来改善健康,相互学习,通力合作,为改善全球健康做出贡献。

据与会专家介绍,70%以上的老年人口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肿瘤、骨质疏松症等慢性病,需要在社区长期照护。80岁以上老人对于长期照护的需求度高达75%以上。上海65岁以上女性市民平均期望寿命为20年,其中13.3年可以生活自理,6.7年需要人照顾;男性市民65岁以上的平均期望寿命是17.1年,其中5.6年需要他人照顾。但是我国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跟不上老年人的需求,上海 2011年公布的养老机构为631家,床位数为101896,虽比上一年增加1%,但也仅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2.9%。 2010年我国不能自理和半自理老人为1533万,预计到2020年将为2185万,2051年将达到3850万;更为严重的是,这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至少需要220万专职护士,供需缺口高达120万人。

专家认为,中国目前尚无专门负责长期照护的机构,社会化长期护理工作分散在卫生系统和民政部门 ,即卫生系统主要通过医疗机构如护理院、老年病院负责老年护理工作,民政部则主要通过设立养老机构负责向一部分特殊群体老年人提供生活性照料服务,但这些养老机构设施严重不足、资金短缺、护理人员不够专业、人力资源严重短缺,导致老年护理工作的需求不能满足,而影响我国老年照料护理人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护理人员数量少,队伍不稳定,工作强度大,工资水平低,福利待遇差,专业素质弱和社会地位低。因此,专家呼吁,我国应尽快建立一个专门负责长期护理工作的机构,以应对更大规模“老年长期照护荒”的到来。

中华护理学会老年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女医师协会副会长、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护理部主任程云提出了未来构建“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美好愿景。她认为,护理不单纯是发药打针,护理是针对整体的人,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为需要服务的老人提供全面照顾。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方式能满足多数老年人在家里安度晚年的心愿和需求。目前上海市在十一五规划中,确定了城市“9073的养老格局”,即90%的老人实现家庭自助养老,7%的老人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的老人享受机构养老。但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培养更多能够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的社区护士,提高她们的专业技能和待遇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经讨论,本届高峰论坛来自中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250名护士在护理领导力、循证护理实践和长期照护达成三点共识,其中长期照护共识认为,护理是长期照护体系构建和提供长期照护服务的中坚力量和公认的专业。护士应带领医疗核心团队成功完成长期照护。如果护理继续被忽视和低估,长期照护体系就无法完全实现。重要政策的决断需要整合护理领导力进行决策。护士需要改良的工作环境和更佳的回报以支持他们提供高质量的照护。政策法规明确界定护士是长期照护决策的关键成员。政府应投入足够的资源来加强和提升护理教育和实践、人力部署和发展、护士和其他医疗团队成员优质工作条件,以确保长期照护保健体系的顺利运行,从而确保所有公民能公平地享有长期照护服务。必须在长期照护体系中纳入人文的和已实证为基础的姑息治疗和生命终末期照护。

论坛共识建议,护理领导人应该成为卫生系统决策者之一。

就目前而言,为缓解“老年长期照护荒”,护士应在提倡健康老龄化和老年病预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指导老年人开展各种有益的体力、智力活动,加强健康教育和科普工作,增强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有专家指出,培养不同层次的照顾者非常重要,市民大众、非正规照顾者、养老机构内的照顾者乃至社会福利界的人士,都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老年护理学的知识,掌握“护老”的基础知识和技巧 ,如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早在2010年就试点在上海市静安区静安寺街道开展了“居家保健员”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提升保健员对居家老人或老年慢性病人照顾的基本护理知识,起到了良好的“护老”作用。但更为重要的是,针对我国日益增长的长期照护的需求,护理专家们建议,在政策法规、岗位薪酬等层面要界定,护士应是长期照护决策的关键成员,充分发挥她们的能力以实现高质量的长期照护;政府更应未雨绸缪增加投入,提升护理教育和实践,以确保长期照护保健体系的顺利建立。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