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医要闻

杨福家院士畅谈教育“十大启示”

作者:孙国根摄影:来源:发布时间:2011-11-10

由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医学部和上海医学院共同举办的杨福家院士报告会10月18日在枫林校区举行。杨院士充满哲理、富有启示的精彩报告受到上海医学院师生热烈欢迎。

复旦大学第六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医学部组长闻玉梅院士主持报告会,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建中,上海医学院党委书记程刚等出席报告会。

杨福家以“教育的普世理念——访问耶鲁医学院有感”为题,并以自己的丰富经历畅谈了他所认识的成功人士的成长道路、成功经验,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启示。在讲述了耶鲁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主任林海帆教授和李政道博士等成功道路上付出的艰辛和生动故事后,杨福家向与会者阐述了教育的“十大启示”。

启示之一,一个人的成功有各种各样的因素,其中“机遇”也许是最重要的;但从它的本质来说,也是最难驾驭的。大学要为年青人创造机会。启示之二,要取得成就,必须艰苦奋斗。启示之三,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致远,只有在“宁静”的环境中,耐得住寂寞,才能做学问。启示之四,发挥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关键是环境与政策,其中包括要给年轻人创造机会。林海帆教授的机会是一批高手给他创造的,他热爱耶鲁,因为这里充满着机会;而林海帆教授又为一批年轻人创造了机会,这些年轻人珍惜这样的机会。杨福家说,在耶鲁医学院我们看到,各种类型的人“各尽其力,各得其所”:一位年轻的外科医生只是讲师,但其工资可高于教授,因为他把病人的坏的颈椎骨换了两节,病人迅速恢复,而且没有留下任何伤疤。在耶鲁医学院不可能有不会开刀的外科主任,护士热爱自己的工作,决不会把业余时间主要放在读外文。1997年曾听到一位校长说过: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拿诺贝尔奖,那么这个社会一定崩溃。启示之五,在成功的集体里,肯定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启示之六,领军人物需要有很强的组织与协调能力。启示之七,科学扎根于讨论,创造源于提问。启示之八,师生应该亲密无间,相互学习,探索真理;亦师亦友,亦争亦导。启示之九,做人第一,修业第二。我们培养的人不仅要在专业上出类拔萃、具备全面知识,更要拥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品质使他能够在社会的各阶层散播知识之光,这样才能成为社会的领军人才,并在多方面有益于社会。启示之十,一所好的大学可以改变人的一生。好的大学,不在高楼大厦,不在权威的讲坛,也不在那些张扬的东西,而在于有独立的思考和自由的表达。要通过讨论与交流,师生共进,教学相长,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学术氛围,并不断完善和发扬,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这样,真正的大学就形成了,就会有一批有智慧的杰出人才出现,整个国家就有了希望。

最后杨福家畅谈了他对复旦大学和上海医学院的希望。他说,学校应该把育人为本放在首位,并有相应的措施。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尽责尽力。以小班课(20人以下)为主,采用“雅典学派”教学法。智育不是简单灌输知识,而是点燃人心智的火焰,要把受教育者内在的潜质开发、启蒙出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追求新知。要有一批世界名师,建几个世界级的科研基地,为当地经济作贡献,为地方、国家、世界发挥思想(智)库作用。要争取实现大部分资金靠非政府资助,投资方不求任何回报。建立“教育基金库”,使学校能持续发展,又能确保家庭不富有的学生能进得来。录取新生的标准与家庭的贫富没有关系,学费较高,有能力的家庭可以全额缴学费,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应该获得奖学金等。

杨福家系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物理学教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校监),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美国防核威胁倡议(NTI)董事会成员,香港大学校长特别顾问,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国际顾问,美国德州(达拉斯)大学国际顾问委员。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