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医文化

复旦大学病原生物科学馆

发布者:陈思宇发布时间:2023-07-01浏览次数:34


原生物科学馆位于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复星楼地下一楼,展陈面积大约有350平方,整体设计紧紧围绕病原生物科学,利用数字多媒体与现代展陈,追溯渊源,明道修己,弘大师之精神,助学院之新风。

整个展区包括三个部分:

楼梯间的海报及装饰画:通过向参观者展示常见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的形态,逐步拉开展馆的神秘面纱。

通道长廊的人文线:整个U型的长廊也是整个展馆的序厅部分,结合暖色灯光为空间营造出历史氛围,而墙面的图文展板也带来历史指引,打造一条具有历史感和沉淀感的走廊,使参观者步入其中仿佛置身于时空穿梭隧道。学科巨匠与科普小故事,参观者在了解世界病原生物学学科巨匠和著名历史事件(科普小故事)的同时,领略病原生物学的复杂与奇妙;林飞卿教授纪念展区,长廊的一角,通过半景画的形式还原了我国微生物与免疫学奠基人、上海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主创始人之一林飞卿教授和她的先生荣独山教授的生平历史;在这里也陈列着林飞卿先生曾经使用过的办公桌椅,由此引领参观者走进上医微生物系的发展历史;液晶屏滚动播放公益宣传片,转角过来,电梯对面的液晶屏播放着公益宣传片,向人们讲述2020年新冠肆虐全球,中国的基础医学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响应党的号召日夜奋战,同时间赛跑,在抗病毒药物筛选鉴定、传染防控管理、疫苗应急研究等几个方面精准发力的事迹。这些医务工作者和科研人员带给参观者的除了感动,还有信心,更有崇敬;病原生物学科发展史、病原生物系历史沿革,U型走廊的另一侧通过灯箱图文,向参观者展示了整个病原生物学科的发展简史和上海医学院病原生物系的发展史,使参观者对病原生物学发展历史和上医病原生物系得发展历程、学科特点、师资团队、取得的荣誉等有初步的了解。

主展区的科普线:向参观人群科普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是展厅的主要参观线,分为以下四个区域:1、人体感染性疾病虚拟仿真教学机,具有集成性、交互性和可视性的特点,将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信息结合,通过反复演示与灵活的师生互动辅助传统的病原生物学教学活动,同时也可以向公众普及病原学的基础知识;2、细菌和真菌展示系统,利用玻璃隔断、玻璃图文、显微镜标本互动+投屏等多种形式,打造大型细菌及真菌的科普基地,让参观者了解到什么是细菌,什么是真菌,它们的形态结构、代谢繁殖和临床应用等科普知识;3、病毒展示系统,移动滑轨和升降屏打造空间视觉亮点,向参观者展示病毒粒子常见的形态:二十面体的腺病毒、球形的流感病毒、像子弹头的狂犬病毒和感染细菌的病毒:像蝌蚪一样的噬菌体;L型折幕打造裸眼3D互动空间,让参观者清晰了解新冠病毒的感染过程、药物和疫苗的重要性;通过玻璃图文讲述了病毒的致病机制、诊断与防治原则;4、寄生虫分类展示系统,墙面图文:介绍寄生虫的结构特征、生活史和传播特点,让参观者了解不同种类寄生虫特有的生活史;标本陈列:通过一面错落壁龛展墙和寄生虫标本魔方天地,展示寄生虫的大体标本;触摸交互系统:通过触摸交互点击形式对展陈标本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形态特征、生活史、所致疾病等;展馆出口,通过以“病原探索永无止境”为主题的图文展示告诉参观者: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只有不断创新,中华民族才能更好走向未来。

病原生物科学馆已做好准备面向多层次多领域的参观人群开放:包括儿童、青少年、在校大学生和成年人(社会团体、学术机构等)。我们将通过积极引导,启发儿童、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索能力;帮助在校大学生学习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基础知识、了解学科和系室的发展史;助力成人的知识拓展和多元化思考,增强成人的社会职能感,从而达到启发智慧、激励探索、强化学风、服务社会的目的。


公众可通过“上医病原馆”微信公众号网上预约系统进行预约参观。

地址:复星楼地下一楼

“上医病原馆”微信公众号(微信扫一扫进入):




Baidu
map